德恒探索

2021年度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氢能篇(摘要)

2022-06-14


微信图片_20220614223539_副本.png


前言

氢能,被认为是一种高热值、零污染的能源,对于促进全球控排减碳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氢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氢能产业逐渐成为发展新热点。


2021年是“30·60”双碳目标落地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氢能产业支持性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氢能被纳入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推动氢能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新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加氢站等商业运用都取得了突破性进步。


氢能行业的2021年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2022年又将奔向何方?德恒上海清洁能源业务组将带领大家一起回顾2021年氢能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2022年氢能行业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一、氢能市场风向标


(一)市场概况


根据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翔介绍,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1年氢能产量超过了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据统计,目前在建和筹建的风电光伏制氢项目超过了40个,清洁低碳氢能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00座。在氢能的应用市场方面,氢能在交通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现在大约在8000辆左右,并且逐步向火车和船舶等其他交通领域积极拓展[1]


(二) 行业动态


我们观察到,2021年氢能行业呈现以下态势:

1.北京东奥会大规模使用氢能,借助这一机遇,氢能被更多的民众了解和认可;

2.“氢走廊”的规划成为地方发展氢能产业的“比拼点”;

3.多家公司跨界布局氢能产业,超三分之一央企入局氢能产业链;

4.得益于利好政策和社会资本投入,多地建设氢能产业园区;

5.氢能多起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氢能万亿市场逐渐打开;

6.氢能投资项目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


二、氢能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针对氢能的专项法律法规,关于氢能发展的相关支持性内容散见于各项政策文件中,2021年度国家层面主要政策如下:

1. 2021年3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氢能列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2. 2021年4月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1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为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3. 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国家能源局聚焦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需求,开展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包括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认定方向包括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研究内容;

4.2021年8月1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城市群启动实施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示范期为4年;

5. 2021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并明确将氢能纳入“双碳”目标顶层设计之中;

6.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扩大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7.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要实施绿氢炼化、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等降碳工程;

8. 2021年11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9. 2021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工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业降碳实施路径中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10. 2021年11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编制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央企布局氢能产业。


除国家层面的支持性政策之外,各地方也纷纷发文支持氢能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针对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与推广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本报告也对2021年各地方出台的氢能相关政策作了梳理,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氢能市场交易情况


(一) 市场主体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并已初步形成包含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加氢及应用三个环节产业链条,各产业链市场主体等具体如下:


1.上游制氢环节


目前我国主要有四类制氢路径:化石燃料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和依托清洁能源发展起来的其他制氢新技术(如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热化学循环制氢等)。


目前我国制氢环节上市公司较多,大部分为传统化工企业,代表公司有东华能源、金宏气体等。随着光伏和风电新能源崛起,绿氢作为消纳储能手段开始出现,代表性企业如隆基股份、滨化股份、嘉化能源等[2]


2.中游储运环节


根据氢气储存状态,可将其储运方式分为气态储运、低温液态储运、有机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等方式。


储运环节上市公司主要有贝斯特、中材科技、厚普股份等[3]


3.下游加氢及应用环节


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端包括加氢站与相关设备,以及氢能源交通应用(氢燃料电池车等)、工业应用(发电、冶金等)以及家庭用氢等。


加氢站是连接下游终端与上游氢源、中游运输的重要枢纽。国内布局加氢站的公司包含浦江气体、美国AP、法国液化客气集团等。


氢能源交通应用中氢燃料电池车研发、生产及运营相关公司数量最多,市场关注度高。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围绕燃料电池供应链形成了氢燃料电池相关受益标的,包括上市公司贵研铂业、龙蟠科技等。此外,应用环节的上市公司还有金龙汽车、福田汽车、上汽集团、宇通客车等。


除了各环节外,类似于光伏产业,还有较多公司布局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比如上市公司美锦能源、鸿达兴业等[4]


(二) 市场交易概况


随着全球各大经济体纷纷制定“双碳”目标,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必然受到极高的关注。于我国乃至全球而言,氢能都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氢能产业受到重视,也使2021年氢能相关交易愈发活跃,多家企业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开展氢能产业布局计划,氢能投资和交易的规模也有所上升。


本报告梳理了2021年氢能市场的典型交易案例,并基于这些案例对2021年氢能市场交易特点作了概括和总结。


四、氢能行业面临的问题


通过梳理2021年氢能行业发展情况,我们注意到,目前氢能行业仍面临如下问题:

1. 氢气生产仍以灰氢为主,碳排放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 氢能储运环节成本高、运力不足的“枷锁”有待打破;

3. 氢能商业化应用场景不够多元;

4. 加氢站相关审批监管规则体系不够完善;

5. 各地氢能发展热潮可能导致重复投资。


五、氢能行业前景展望


结合目前的政策动向和行业发展动态,我们预测2022年氢能行业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 利好政策与技术进步,将带动氢能需求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 随着技术进步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和不断推进,绿氢将因其零碳属性成为未来氢能发展的战略方向。而且,随着我国光伏及风电装机量的增长,未来电解水制氢的竞争力将凸显;

3. 建设“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可以增加新能源发电量就地消纳的手段,也可以增加氢能这一产出品类,丰富项目获取收益的渠道,还可以通过“电-氢-电”的模式,让氢能作为一种储能介质参与进系统调峰,可以充分发挥多能互补的优势。乘着风电、光伏快速发展的“东风”,“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仍将是未来发展热点;

4. 企业跨界入局氢能赛道成为“潮流”,氢能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5. 相比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补给时长较短,续航里程远,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在性能上具有多重优势,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氢能下游应用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和未来氢能重点应用方向。


注释

[1]参见《2021中国氢能产量超过3300万吨》,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411A03VIF00。

[2] 参见《上海证券:全球能源格局有望,重塑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3] 参见《上海证券:全球能源格局有望,重塑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4] 参见《上海证券:全球能源格局有望,重塑氢能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温馨提示:

因本报告全文篇幅较长,为方便读者阅读及保存,在此仅发布本报告内容摘要。如您希望获取全文,请点击以下链接索要PDF版全文


本文作者:德恒上海清洁能源业务组:李德庭律师;沈莉莉律师;林成群律师;吴祎星律师;焦芙蓉律师;王心怡律师助理;张东萌律师助理;洪群谦(实习生)。

相关搜索

手机扫一扫

手机扫一扫
分享给我的朋友